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中醫藥法》《“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等相關政策,這些政策文件從國家戰略和法律保障層面,把中醫藥發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對連鎖藥店而言,也是東風之勢。7月6日上午,在第12屆中國制藥工業百強年會暨2017年全國藥店周期間召開的以“中醫藥發展·大健康進軍”為主題的論壇上,工業企業代表和零售連鎖代表從不同的角度發表各自的行業發展思考。本次論壇由云南省醫藥行業協會和云南生物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林艷和:中藥口服制劑迎來利好
云南生物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艷和
“政策長遠利好,但眼前仍是寒冬。”云南生物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艷和在做《把握產業未來 共享共創共贏》主題報告時分析指出,利好政策頻發利好中醫藥,但是分級診療、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收付費(DRGS)、藥品零加成、藥占比、兩票制等醫改的深化措施,讓醫藥行業進入了寒冬。
未來,在院內治療中,除了物理治療外,細胞生物治療、單抗、高效靶向藥物將成為主流。院內用藥中中藥注射劑的“盛宴時代”已經過去,沒有循證醫學證據的產品將面臨被淘汰。中藥將在慢病防治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安全、有效、多組分多靶點協同作用的、有循證醫學證據的中藥口服制劑,將在西藥不擅長或沒有優勢的領域迎來快速增長期,在治未病、慢病管理(慢病康復及預防復發)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以燈盞花為例,其主要用在常見多發的心腦血管和老年人疾病上,通過開發可定位慢病主流市場,打造出針對腦血管疾病和老年癡呆適應癥的產品。
劉瓊:聚焦方能實現連鎖藥店中醫藥夢
圣愛中醫館董事長 劉瓊
圣愛中醫館董事長劉瓊在《連鎖藥店的中醫藥夢》報告中強調,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中醫藥法》給整個中國的大健康產業帶來了無限生機。“中醫藥夢需要聚焦!中醫藥夢需要專精深!中醫藥夢需要大愛的初心!”劉瓊說,當年創辦圣愛中醫館正是為了打造中醫的平臺,讓更多的人服務中醫,讓更多的人享受中醫的服務。
在劉瓊看來,連鎖藥店與中醫醫療機構的區別主要有二。從產品上看,連鎖藥店的產品是藥品等,中醫醫療機構的產品是治病的;從研究方向看,連鎖藥店研究的是怎樣采購到適銷對路的產品,而中醫醫療機構研究的是怎樣解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問題,甚至,研究怎樣攻克一個個疑難疾病。
所以,連鎖藥店的中醫藥夢是什么樣的?劉瓊創辦圣愛中醫館的民營中醫館連鎖模式這些年的經驗給出解答:要么聚焦連鎖藥店的大健康產品、包含中藥等銷售式的藥店;要么聚焦中醫醫療機構的大健康產品,包含中醫中藥治病式的中醫館(國醫館)。當然,也可以聚焦連鎖藥店+中醫館(國醫館)。
劉瓊提醒,商業連鎖經營與醫療機構連鎖經營是不一樣的。商業連鎖經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客戶需求為方向,以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的,是要占領一個個市場。而醫療機構連鎖經營是以疾病為導向,以解決患者痛苦為方向,以實現醫生價值最大化為目的,由此研究的是怎樣攻克一個個疑難疾病
“實現中醫藥夢有兩大原則——聚焦中醫中藥的業務,以及具有時代英雄的精神。”劉瓊強調,零售連鎖藥店中醫藥夢的落地,需要業界共同努力。
劉豐盛:醫養融合背景下,連鎖藥店亟需補全便捷診療服務
特格爾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豐盛
“關于醫養結合,藥店能做的事情遠不止慢病管理。”特格爾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豐盛在《發現藥店利潤區——連鎖藥店如何把握醫養融合的機會》報告中強調,老年人對于疾病預測、健康關懷、便捷性的小病治療和身體調理同樣重視。從這角度看,連鎖藥店有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更貼心的服務,比醫院更具便捷性的健康獲取方式。
然而劉豐盛也指出,從當前醫療體系看,醫院以提供醫療護理服務為主要目的;療養院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社區,由衛生及有關部門向居民提供預防、醫療、康復和健康促進為內容的衛生保健活動。
“換言之,從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競爭理論來說,沒有差異化價值提供的藥店將會最先被沖擊。”劉豐盛指出,沒有便捷診療服務的藥店在“醫養結合”的機遇下是不具備競爭力的。藥店的健康服務建立在藥品基礎上,保護藥品合理利潤是藥店生存的基礎。藥店的業務范圍應圍繞藥品開展的未病先防、欲病先調、慢病管理、小病快治,與醫院互為補充。
對此,劉豐盛提供了一個解決思路: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形成1+N+N的結構,集成總部為網絡問診平臺和優質資源的總店,次一層級為N個配備健康檢測和便捷診療科室的門店,最后鋪至N個配備坐診室的藥店。據悉,目前他力推的特格爾健康生活館就立志成為全方位家庭健康方案提供商,依靠專業系統的售后服務體系,旨在最大限度滿足顧客的需求,提升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
徐勝:中醫藥發展不能背離中醫之魂
健民集團總裁 徐勝
“我認為,未來中藥要發展好,企業須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健民集團總裁徐勝在《中醫藥立法背景下之中醫藥發展思考》報告中坦言,目前中醫藥發展有很多機會,但同時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中醫藥危機潛伏
當前中醫藥的快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中醫藥產業增速很快,中成藥在醫院占比也很高;中醫館正在各地興起;中醫藥在海外發展也取得長足進步;中醫藥熱也成為行業共識。
然而,在徐勝看來,中醫藥實際上面臨巨大危機。“如今中醫藥正在被主流醫療體系邊緣化。”他指出,就生產環節而言,中醫藥的研發進入迷茫期,而粗制濫造又進一步影響行業健康發展。此外,中醫藥現代化也偏離了方向,“單一的配方顆粒不應是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中藥注射劑也不能被大量濫用。”
徐勝分析認為,目前中醫藥產生問題的根源,是片面的唯物主義觀以及孤立地學習西醫藥模式對中醫藥的傷害。而今社會出現的絕對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對中醫藥造成傷害。“對中醫藥而言,'益'才是最重要的。”
“中醫中藥發展的根是中醫,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流下的文化繼承結果,離開中醫這個魂孤立談物質、有效成分并不合理。”徐勝強調,中醫藥發展,未來主體是中國,這是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的。
其實,中醫藥最大優勢是成藥治病,由三大體系組成,包括以艾灸、針灸等為代表的經脈醫學,以推拿按摩等為代表的導引醫學,以丸散膏方為代表的湯液醫學。“中醫藥應回歸上述三個領域。”徐勝認為,中醫藥的發展應該堅持醫藥合一,文化與科學的結合;以個性化診療為主,普遍性成藥為輔;最關鍵是讓中醫藥回歸為生活方式,不治已病治未病。
行業出路思辨
在徐勝看來,中醫藥行業的出路首先是要倡導文化回歸,需要把唯物與唯心相結合,倡導行業同仁懷抱敬畏之心,并向全社會普及中醫藥文化。
診療模式回歸,中醫館大發展也是行業未來方向。其實,民眾對真中醫診療服務是有剛需的,但許多中醫在體制內仍然邊緣化。因此,促使中醫人才得到尊重和職業期延長,鼓勵體制外的中醫館更有利于中醫藥文化的回歸。徐勝強調,中醫館模式是對體制內中醫院的有益補充。
行業要發展,人才必不可少,中醫的人才培養模式也須回歸,如學習經典、師徒制度等,當然也需要有方式等創新。還需搞好第一車間建設,包括藥材基地建設(可溯源、標準化)、合理藥材資源調配、遵古炮制等都要考慮在內。
在新經濟時代,傳統中醫藥發展也須引入新技術支持。如發展C2M智能定制,提升品質,解決個性化中醫藥方便性問題,滿足現代人快節奏生活方式的需要。徐勝預測,未來智能中藥房模式會成為主流。同時還應遵古宜今,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升中醫藥。在堅守“真中醫”底線的前提下,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運用現代檢測技術、設備、材料等,借助互聯網推動的力量。
同時還需要給中醫藥建立獨立的評價體系。徐勝強調了兩點:一是要以“真中醫”為核心,構建獨立的評價體系;其二,不應將中醫藥和西醫藥對立,這不是零和游戲。
徐勝呼吁,為了行業更好的發展,應對中醫藥松綁,讓企業發揮主導作用,由市場配置資源。當然,目前政府已經開始行動,包括多點執業、經方、中醫師認定等系列政策措施正陸續出臺。
從產業鏈看中醫藥仍有不少可完善的地方和空間,如藥材道地、資源調配模式,飲片的規范與整合,把經脈醫學、導引醫學引入中醫藥服務,建設中醫院、國醫館、中醫藥堂、中藥店、頤身館,成方從治療到養生的變化,智能藥房的引入等等。
對于目前各地紛紛建設的中醫館,徐勝建議,中醫館必須擔當起中醫診療模式回歸的重任,必須堅守真中醫,必須把握用戶為王的時代特質,變利益趨動為價值趨動。
徐勝強調,中醫藥是中華文明復興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最具有原創知識產權,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醫藥是緩解老齡中國醫保負擔的重要突破點。“希望我們行業同仁,理性看待中醫藥的發展,腳踏實地,不走捷徑,不做投機。把本業工作做扎實,把行業生態系統做得更良心,中醫藥一定會有大發展,每個參與者也會獲得巨大的商機。”
鄒康祿:“雙品牌驅動”促進中醫館與工業、連鎖合作
四川德仁堂藥業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 鄒康祿
四川德仁堂藥業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康祿在《中醫館與工業、連鎖對接的現狀及發展》主題報告中提到,工業、連鎖藥店和中醫館三者之間實際上是唇齒相依的,工業企業為中醫館提供產品、品牌和文化支撐,而中醫館則承擔診療診斷和文化傳承。連鎖藥店之所以要持續發展中醫館,是因為中醫館能夠為其帶來穩定的客流以及重復的消費。連鎖藥店的服務實際上比較虛,通過中醫館的服務,產品品類會更加豐富,客流穩定性增強,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才有可能得以依托。
中醫館、工業和連鎖藥店通過相互的協作和支持,形成一個綜合體,從產品延伸到服務,帶動了行業的整合,資源相互優化,在這個過程中,工業為連鎖和中醫館提供了基礎。
但是,目前也存在工業與中醫館之間參與度不高的情況。未來,中醫館如何推動和工業、連鎖藥店的合作?他建議可以考慮推行雙品牌驅動,打造名醫名店,堅守產品質量。